标王 热搜:
 
 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公告中心 » 行业趋势
尘归尘,土归土,新型环保土葬推出,2020年欧洲多国实行
 [打印]添加时间:2020-01-05   有效期:不限 至 不限   浏览次数:88
 
  
 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“落叶归根”,还有一句话叫做“入土为安”,这里我们可以看出,旧时如果有人去世,选择的埋葬方式都是将人的遗体放在棺材里,然后挖个坑将棺材埋起来,在很多古装影视剧中,我们经常会看到类似的画面。当然,在古代也有一些别具一格的葬礼形式,比方说水葬、天葬等等,至今,在一些偏远地区,也都流行着特有的葬礼习俗。
 
  不过,新中国成立以来,土葬已经被禁止了,取而代之的,则是火葬。可能很多人会好奇,在野外,动物们死去基本上都是“土葬”,为何人类不可以呢?这是因为地球资源对于快速增长的人口来说,是不足以支持人类永久性发展的,而土葬则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,大量的墓地被浪费掉,而火葬则只需要一个小小的空间就可以,这样更环保。
 
  而且如今,还流行一种葬礼方法,就是将骨灰洒到大海中,或者埋到一颗树的地下,这样就完全不占据任何的资源空间了。为何如今火葬也被很多学者反对呢?这是因为在火化的过程中,排放出来的气体无论是对自然环境,还是人类来说,都是有害的,而且经过联合国的调研数据显示,火化产生的有毒气体占据全球总排放量的0.2%。
 
  那么,未来人类究竟应该采取哪种葬礼形式?科学家们也在积极的研究,希望早日找到环保的解决办法,前段时间,有科学家认为,应该在人去世后,将人与自然完美结合在一起,简单来说,就是人来自自然,在去世后,将自己也还给自然。
 
  这个新型葬礼形式,被科学家们取名为“回归自然”,简单来说,就是建造一个“人类堆肥场”,这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将死去的人体变成“化肥”,然后投放到大自然中,成为大自然的养料。无论是从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还是环保的角度讲,这个新型葬礼模式,都更加符合人类的未来发展。
 
  在美国的华盛顿,人类第一个“人类堆肥场”已经被成功建立起来了,而且通过投票表决,人们也都普遍认可这种新型葬礼方式,同意将遗体还给自然。根据资料显示,在这个“人类堆肥场”里,一次可以容纳75具遗体,在30天的时间内,通过技术手段,将遗体变为充满养分的土壤,然后进行利用。
 
 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,在2020年,“人类堆肥场”计划将正式实施,并且逐渐扩展到美国各个州,不过,何时可以全球推广,目前还说不准,毕竟世界各国的风俗习惯不同,很多国家也都有自己独特的,流传下来的葬礼形式,而且将遗体变成土壤,能不能让所有国家都接受,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。不过,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,这么做确实是造福后人的。大家认为呢?大家同意推行这种新型葬礼吗?